福建省人社厅组团赴西安招聘人才
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聚天下英才而用之,福建省人社厅将于9月26日组织重点高校、科研院所、医院、企业赴西安开展招聘活动。
招聘会时间:2019年9月26日(周四9:00-12:00)
招聘会地点:西安交通大学(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,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青年之家)
本次招聘活动将有福建省内56家企事业单位参加,提供400多个工作岗位、招聘人数近2500人。
招聘需求:
需求涉及专业:机械机电类、能源动力类、电子工程类、通信信息类、计算机科学与软件类、化学化工类、物理光学类、地质工程类、土建测绘类、环境生态类、建筑规划类、材料科学类、生物医学类、金融财会类、营销管理类、人文社科类、农林牧渔类等诸多领域。
政策支持(详见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):
1.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(省引才“百人计划”)
2010年1月,我省制定出台《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暂行办法》,实施省引才“百人计划”,着力引进一批创业创新能力强,能引领和带动科技进步、产业升级、文化繁荣、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(团队)。
对入选的境外人才给予每人200万元科研和生活补助,境内人才给予每人100万元科研和生活补助,对以团队形式引进的给予300万元科研和生活补助。
2.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(A、B、C类)
2015年6月,我省制定出台《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办法(试行)》,采取资格条件制,对符合条件的人才予以直接确认。分为杰出人才(A类)、创业创新领军人才(B类)、急需紧缺创业创新人才(C类)三类。
A、B、C三类高层次人才到岗落地后给予安家补助。其中,境外引进的分别给予200万元、100万元、50万元补助;境内引进的分别给予100万元、50万元、25万元补助。
3.福建省年度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
从2005年开始,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制定发布年度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,引导人才流向重点产业、重点建设项目和新的增长区域。对符合《指导目录》条件的引进人才,按规定给予每人每月2000元生活津贴(发放5年)和14-18万元的住房补贴。
4.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支持
从2016年开始,启动实施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支持计划,吸引境内外著名大学、研究机构工学毕业生在闽工作。
受聘于企业的,按照企业税前支付薪酬60%给予聘用补助,累计补助可达3年。
到众创空间培育的,按照福建省上一年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发放补助,累计补助可达3年。
序号 |
单位名称 |
1 |
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|
2 |
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 |
3 |
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|
4 |
华侨大学 |
5 |
福州大学 |
6 |
福建师范大学 |
7 |
福建医科大学 |
8 |
福建中医药大学 |
9 |
集美大学 |
10 |
闽南师范大学 |
11 |
泉州师范学院 |
12 |
福建工程学院 |
13 |
闽江学院 |
14 |
莆田学院 |
15 |
厦门理工学院 |
16 |
三明学院 |
17 |
龙岩学院 |
18 |
福建警察学院 |
19 |
江夏学院 |
20 |
宁德师范学院 |
21 |
福建技术师范学院(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) |
22 |
福建商学院 |
23 |
阳光学院 |
24 |
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|
25 |
黎明职业大学 |
26 |
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|
27 |
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|
28 |
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|
29 |
福州工商学院 |
30 |
福州理工学院 |
31 |
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|
32 |
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|
33 |
福建省儿童医院 |
34 |
福建省妇产医院 |
35 |
泉州市第一医院 |
36 |
泉州市儿童医院 |
37 |
泉州市中医院 |
38 |
福建省机电(控股)有限责任公司 |
39 |
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|
40 |
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有限公司 |
41 |
福建海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|
42 |
福建龙溪轴承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 |
43 |
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|
44 |
福州市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|
45 |
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|
46 |
福州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|
47 |
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|
48 |
漳州旗滨玻璃有限公司 |
49 |
福州市鼓楼区新东方培训学校 |
50 |
顺昌县升升木业有限公司 |
51 |
福建永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|
52 |
青拓集团有限公司 |
53 |
福建俊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|
54 |
福建省福宁浦明胶有限公司 |
福建省情概况
福建,简称“闽”,位于我国东南沿海,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。全省土地面积12.4万平方千米,海域面积13.6万平方千米,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千米,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。现辖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,85个县市区,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911万。
1.生态环境优美,是宜居宜业的人间福地。福建素有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之称,山海资源丰富,气候条件优越,年平均气温17-21℃,平均降雨量1400-2000毫米,适宜人类聚居以及多种作物生长。全省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,位居全国第二位;海岸线曲折率1∶7.01,居全国第一位。全省12条主要河流优良水质比例达95.8%;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.2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;森林覆盖率65.95%位居全国首位,是多年保持水、大气、生态环境质量全优的省份。福建一年四季山清水秀,拥有武夷山、泰宁丹霞等世界自然遗产,景色秀丽、雄伟壮观,享有“清新福建”的美誉。
2.历史文化厚重,是多彩灿烂的人文圣地。福建具有海纳百川、丰富多元的文化特性,中国的本土文化与海洋文明在这里交汇,蕴育了独具特色的海丝文化、闽南文化、客家文化、妈祖文化、船政文化等地域文化,福建土楼、鼓浪屿等世界文化遗产举世闻名。福建人文荟萃、英才辈出,是朱熹、郑成功、林则徐、严复、陈嘉庚、冰心、林语堂等历史名人的家乡。福建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,革命历史光荣,赢得“红旗不倒”的赞誉。
3.地理位置特殊,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。福建地处海峡西岸,与台湾一水之隔,在服务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。对外交流历史悠久,是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省份之一,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。福建人自古就有闯荡四海的传统,都说“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,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福建人”,现旅居海外的闽籍侨胞1580多万人,闽籍港澳同胞120多万人,80%的台湾同胞祖籍在福建。实行改革开放后,福建是最早对外开放省份之一,厦门是全国首批“四大经济特区”之一,全省经济外向度和市场化程度较高,民营经济比重达66.5%。
4.发展势头强劲,是干事创业的一方热土。近年来,中央加大对福建的支持力度,批准设立了平潭综合实验区、自贸试验区、海丝核心区、福州新区、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、生态文明试验区等,为福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省委、省政府抓住难得机遇,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,着力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防风险,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。已形成了电子信息、石油化工、机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,培育了一批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。2017年,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2298亿元,财政总收入4604亿元,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好于全国、领先东部,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。